海上升明帝

〖海上升明帝〗

第903章 冲冠一怒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只是后来见党争激烈,便辞职归乡,弘光时,他被召任少詹事,结果入朝后发现马士英阮大铖当政,与东林党争斗更加激烈,仅呆了两月,屡次弹劾马阮不果后便愤然辞归。

朱以海起兵以后,身在太仓老家的吴伟业后来与同乡顾炎武等一起起兵抗清,在苏松地方任职,后召到御前,授翰林院侍讲,现如今是国子监祭酒。

这是国家最高首府的校长,原本是从四品职,朱以海特升格为从三品,成为紫袍玉带的亲贵大臣。

吴伟业虽然曾辞官归乡,但以复社名宿身份主持东南文社活动,声望更着,如今虽然皇帝禁止结社等,可这位复社名宿魁首,如今身为国子监祭酒,在士林中名望依然极高。

他在罪党桉结束后,带头弹劾马士英阮大铖,这事引起朱以海的警觉。

江浙系元勋派中,其实东林复社的人不少,尤其是吴地苏松环太湖一带,这里本就是东林复社大本营,虽说这些年东林复社的旗号较少人仍在高举,但这些共同出身的人,仍然隐隐是一个集团的。

相较起更得天子信任的浙东系,也是元勋中的一大势力。

其实朱以海也有意分化自己的元勋派,将他们文武分割,甚至吴越拉开,又把东林复社和非东林复社的分开,形成较为复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几年,朱以海对东林、复社,其实一直都是十分警觉防范的,甚至借机搞了几个大桉,把一些东林、复社名宿大老给定了结党、谋逆等罪,以杀鸡儆猴。

先前刚结束的罪党桉,打击的都是降顺投虏从贼卖国的那些人,这些人里也有东林复社的,但明末各方势力都有,不是针对某一势力,是对那些投降派的打击清算。

事实上,朱以海一直以来最信任倚重的是元勋派,其中又以江浙系最为核心,但皇帝也不仅用元勋派,以前也还大量使用马士英阮大铖这些曾经被列为逆桉的奸党等,甚至后来还曾大量使用投降派,甚至那些流贼土寇等等,都是团结为自己所用。

现在清洗了投降派后,也不是元从派一家独大。

阮大铖马士英杨文骢刘孔昭郑芝龙以及皇帝五大义子等,其实都不是江浙系的。

虽然吴伟业更年轻,此时不过四十多岁,但其诗却是自成一体,后人称为梅村体,是娄东诗派的开宗立派者,最擅长七言歌行。

冲冠一怒为红颜就是吴伟业的诗。

十九岁中秀才,二十一岁中举,二十二岁中进士,还是会元,然后殿试又是榜眼,有人说有舞弊之嫌,毕竟吴伟业是复社领袖张溥的门生,这使的他后来也成为复社的重要魁首之一。

但崇祯亲自御览吴伟业的原卷后,批下正大博雅、足式诡靡八字好评,平息物议,这使的吴伟业声名鹊起,并对崇祯深感知遇之恩。此后仕途也很顺利,初授翰林编修,继典湖广乡试,崇祯十年,已任东宫讲读宫,后迁南京国子监司业,晋左中允、左谕德、左庶子,虽然崇祯朝党争不断,可他的仕途却一直步步上升,担任的都是清要官。

他的仕途之路,其实跟如今的首辅文安之极为相似。

皇帝有意的维持着朝堂上的平衡。

什么奸党逆臣污臣,皇帝挺喜欢用的,他此时清算投降派,也不是容不得这些人变节投降过,只是形势所需,他要退了,那便清洗一批,给儿子接班后留下更简单些的局面,也要正本清源。

但不代表着他就要跟崇祯即位之初一样,非要搞什么众正盈朝了。

阮大铖现在是东阁大学士,马士英是户部侍郎,两人女人还都在朱以海宫中,如阮大铖的女儿还是贵妃,侄女是德妃,为朱以海生了五子六女,十分得宠。

吴伟业的身份比较特别,既是复社魁首,也算的上是江浙元勋派的,他跟昆山顾炎武、余姚黄宗羲等关系极好,也与之前被皇帝降罪流放的陈子龙、侯方域关系好。

第903章 冲冠一怒 (第2/3页)

铖、刘孔昭、杨文骢都一并弹劾,这是要做什么你看不出来吗?

他们在弹章中已经直接喊出了清除奸党的口号了。

这是又要掀起党争,你难道看不出来?”

吴伟业是太仓人,祖籍昆山,当世文坛大家,号称江左三大家,跟钱谦益以前都是江南极有名望的文人。江左三大家里的其中两人,其中之一就是钱谦益。

阅读海上升明帝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