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升明帝

〖海上升明帝〗

第901章 午门杖毙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投降与没投降,就成了他们之间最大的分水岭。

“动手吧!”

洪承畴澹定的说道,早做好了准备。

马士英看着洪,这是他曾经极为佩服的一位前辈,甚至曾是他的楷模,他曾经一直以洪承畴为榜样,试图追赶他,可如今,洪的下场。

他扭头望向五凤楼。

他望着五凤楼上那明黄袍天子,他很佩服朱以海,皇族疏宗远支,本也只是个镇国将军,但却能在明季崩塌之时,能够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确实非一般人所能。

固然是他大明鲁王之名爵,太祖朱元章之血脉给了他最大的本钱,但也还得有足够的本事,崇祯帝即位之初条件比他好太多,但折腾十几年,彻底把国家折腾没了。

福王南京继位,可弘光朝也只支撑了一年。

潞王更是只在杭州做了一天监国就主动开城投降了,还有在崇明岛被拥为监国的义阳王,号称几十万军队,可连半点浪花都掀不起来,其余那些想趁乱而起自称监国、皇帝的那些宗室,在太湖在江西在秦岭在桂林,有许多,但一个成事的都没有。

仅有朱以海在清军连破南京、杭州后,仍然敢在台州斩北使举旗起兵,甚至能够果决的亲自奔走联络各方忠臣义士,还直接过江深入吴地,在当时本来应当没的救了的中原,愣是让他这种折腾法,给折腾出了生机。 无错更新@

天子坐在御座上,威严无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01章 午门杖毙

右都御史,入内院左理军务,授秘书院大学士。

马士英总督庐凤,崇祯死后,与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南京户部尚书高弘图,江北四镇等一起拥立福王继位,因拥立有功升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几年后,两人又都在绍天朝中担任大学士等中枢要职。

但如今,一个仍是当朝大学士,甚至还是皇帝丈人,洪承畴却已成待斩之囚,虽然皇帝也纳了洪氏女入宫,但这也改变不了他的结局。

洪承畴感叹,可惜自己没早遇上朱以海。

马士英奉旨下了五凤楼,来到洪承畴面前。

两人相对,一个囚衣跪地,颇显狼狈,一个则是锦衣玉带,富贵逼人。

“洪九亨,你可认罪?”

“认!”洪承畴很痛快,事到如今,不过是走个过场,皇帝想要杀鸡儆猴,他也就痛快配合,以此换取洪家的保全。

现在钱谦益等有个共同的头衔,罪党降臣。

在大明崇祯、清皇太极、顺治,大明绍天,两姓四朝都位极人臣官居一品,担任督师经略大学士的洪承畴,很澹定的在等待着最后一刻。

一个从小没了爹,鞋子都穿不起,走街串巷卖豆腐的穷小子,这辈子能有此成就足够了,死而无憾了,他没有强大的家世,没有显赫的门第,能够走到这一步,就算如今要被处死,也无所谓了。

他命中当有这运数,也必有此劫数。

五十岁大劫遇皇太极,有惊无险,六十遇朱以海,过不去了。

马士英点头。

两人以前其实关系不错,甚至有几分惺惺相惜。洪承畴比马士英早一屈中的进士,二十三岁中进士,少年得志,马士英比洪承畴大两岁,晚三年中进士,中进士时二十八岁,跟阮大铖同中。

中进士后,洪承畴在刑部做了六年官,马士英则在南京户部呆了几年,此后两人的履历其实都差不多,都是在地方上任职,都表现不错,后来崇祯朝都是巡抚、总督,遍任封疆。

在崇祯朝时,都属于能力相对拔尖的地方封疆大吏,比较务实能干,比起只会打嘴炮的那些党争文臣好的多,所以两人其实关系一直还好。

崇祯末,洪承畴督师蓟辽,救援松锦,兵败降清,入旗,拜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都察院。(本章未完!)

第901章 午门杖毙 (第2/3页)

的潞王要降清,他们便随方国安南下浙东,也不降清。杨文骢和刘孔昭都是在镇江兵败后顺江而下,跑到海上去也不降清。

郑芝龙在福建,虽然暗里跟***使者接触过,但也是拥立朱以海而没降过的。

就凭这些,这些人不管以前别人怎么骂他们,但这次都不在整肃清洗中,也不用进入罪臣录。

虽然浙东系的也瞧不起他们,甚至隐隐有几分泾渭分明的保持距离,可起码在一起干翻钱洪吴等这些反复者,倒是态度出奇一致的。

阅读海上升明帝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