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玉令

〖锦衣玉令〗

第972章 大结局(三)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washuwx.com

气氛凝滞。

赵炔看赵胤脸色如常,却无转圜余地,尴尬地干笑两声,也不生气,摆了摆手,示意罗椿退下去。

“无朕旨意,不许人靠近花厅。”

罗椿应声,低头后退而行,出门离去。

“阿胤。”没了外人,赵炔更是对赵胤亲近了许多,说话也更为随意,“弟妹的身子可是有变?”

“朕并不想李明昌死。朕都为他安排好了退路。他却不愿——”

李明昌与赵炔日夜相伴,多年主仆情,李明昌殉国,光启帝自是神伤。

“李明昌认为,要麻痹乌尔格和乌日苏,就得以假作真。要揪出吕更背后的黑手,拔除深藏朝堂的毒痈,将邪君和他的部众一网打尽……他就必须真死。不然以两乌和邪君的精明,断然不肯相信……”

两乌之战,光启被俘,史书难提……谁能想到光启事先是有预见的?甚至甘愿以己作饵,诱敌入局?

赵云圳大为震惊,“父皇?”

这是怎么回事?

赵炔没有看儿子的表情,抬眼望一下赵胤,眼眶已然泛红,赵云圳注意到父皇端茶的手,都有轻微的颤抖。

“朕会给李明昌记功,予以大祀。令其宗族侄辈都能蒙受朝廷荫庇……”

赵胤沉默不语。

却是一边的赵云圳,冷哼了一声。

“父皇,人死了便是死了。记功也好,大祀也罢,皆是做给后人看的。李明昌无儿无女,宗族侄辈亲眷得到荫庇,与他何干?不如多烧些纸钱来得实在。”

光启帝猛地掉头,直视着儿子,目光明暗不定,不知在思考什么,片刻才平静地反问。

“那依你之言,父皇当如何做?”

少年太子已然长成一个身量颀长、眉清目秀、俊雅端方的美男子。他的眉眼与赵炔有几分相像,但少年心性,脾气却是直接火爆,在父亲面前说话也不避讳什么。

“父皇做这些,只是为了弥补你心里的缺憾罢了。对死者毫无慰藉。李明昌之死,是为父皇孝忠,而害死他的人,正是父皇。论及功过,父皇最不该做的,就是信重白马扶舟,任他恣睢骄横,权势滔天。若非如此,又哪会有今日之祸?一切皆因为你——”

“云圳!”

出口训斥的人,是赵胤。

“陛下功过,岂能由你来评?”

赵胤制止了赵云圳,眼里浮上一层浓重的阴翳。

“陛下所作,皆是为你,为大晏。”

“为我?”赵云圳愣了愣,怔怔看着他,又看了看抿嘴不语的皇帝,不解地重复:“为大晏好说,为我怎讲?恕云圳愚钝,实在费解。”

赵胤看了赵炔一眼。

皇帝沉默片刻,突地拍桌子训儿子。

“不懂,就回去好好读书,好好反思。”

赵云圳:“……”

他默默观察着亲爹的表情,沉吟片刻才道:“除了让我读书,你找不到别的招儿治我了吗?”

赵炔:“……”

当年,赵胤前往锦城就藩前,曾在御书房同赵炔有过一番秉烛夜谈。兄弟二人对仿佛无处不在又不知隐于何处的邪君,极为忧心。不怕鬼神、不怕邪魔,就怕这种未知的,躲在阴暗角落里的人。

抓不到,无处可抓。既没有头绪,又不能当真把白马扶舟杀掉,于情于理,都很难下手。

尤其,当时的白马扶舟正在大力对付邪君党羽。

于是,他们决定听之任之,以不变应万变。

为了把这件事情彻查清楚,赵胤交出锦衣卫大权,远走锦城。一来,外出就藩本就是亲王的使命归宿;二来,也是给白马扶舟机会,放长线钓大鱼。

多年来,赵炔对白马扶舟的重用,也是有意为之。

若不使其疯狂,如何让其灭亡?

锦衣卫晏靳新的性子,赵炔比谁都明白。晏靳新识大体、懂退让。只要赵炔稍稍提点几句,他便会放权给白马扶舟。

如若白马扶舟是一个忠心不二的臣子,一心为大晏着想,那他的能力在晏靳新之上,确实国之栋梁,此番重用恰如其分,算是光启帝赌对了筹码。

如若白马扶舟别有所图,定然会露出马脚。那个时候,正好一网打尽,不留祸根。

只是,赵胤没有想到,赵炔敢赌得这么大,任由白马扶舟的权势膨胀到这样的地步,与他当初的“听之任之”相去甚远,给白马扶舟的机会也实在太多。

这样的宠信,白马扶舟便是一个忠臣,也能活生生被光启宠成佞臣不可……

赵胤看着赵云圳仍然一知半解的模样,皱了皱眉头,平静地端起茶盏,轻饮一口。

“有陛下在,有我在。如果一心要压着他,定然也翻不出什么风浪。可是这个烂摊子,就会留给你——”

赵云圳抿着嘴唇,看看这个,看看那个,眸底情绪不明。

赵胤垂下眼,徐徐说道:“我和你父皇,终有一日会死。你是独苗,容不得半分闪失。你父皇自是要为你将来做个贤君而铺平道路——”

“父皇?阿胤叔……”赵云圳万万想不到会听到一个这样的真相。

赵胤看着他,又道:“外忧、内患,若不解决,陛下如何能安心?不仅白马扶舟的事是如此,就连北征也是一样。你的父皇,甘愿冒这般风险,甘愿忍受史书难抹的这一笔羞辱,便是为了在有生之年,替你扫清障碍,待你中兴晏室。”

野心勃勃的乌尔格,老奸巨猾的乌日苏,无不虎视眈眈地看着中原大地肥美辽阔的千里沃土……

两乌之战,不是今日,也会在将来。

同样的道理,有赵炔和赵胤在,漠北人不敢轻举妄动,但是,再过二十年呢?当他们年岁渐长,这些人还能按捺住内心的贪婪,不踏入大晏疆土,不染指大晏江山吗?不会。

然而,彼此是为姻亲,赵炔要率先出兵,也师出无名。于是赵炔做了一个局,给邪君机会实施他的“危阑计划”,等着两乌野心暴露,然后再将他们打回原形,一举歼灭。

“如今,阴山以北的牧帕城、卢巴尔、库尔苏、阿特格尔等地,皆归我国土。兀良汗却因来桑和乌日苏的兄弟之争,爆发内乱,短时间内恢复不了元气。北狄亦是如此,哲布以前不争不抢,如今让他尝尽了不争不抢的苦处,他定然会一雪前耻,整肃朝纲,而乌尔格当政多年,在北狄根基深厚,即便眼下倒台,但只要他活着,内斗便平息不了……”

一口气说到这里,大概是想到了自家兄弟的“不争不抢、甘当绿叶”,赵炔深深望了赵胤一眼,又目光炯炯地看着赵云圳。

“于我大晏,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借机休养生息,变革内丨政,铲除异己,立贤能,除奸邪,待时机成熟……”

光启帝没有接着说下去,赵云圳已然意会。

皇图霸业、逐鹿天下,不仅兀良汗和北狄人想要,他们又何尝不想要?

“河清海晏,时和岁丰。你皇爷爷的话,要时时铭记。”赵炔慢声说道:“只有天下无战,才能太平。可如何才能令天下无战?求和是求不来的,联姻也是联不来的。儿子,只有靠拳头,才能以战止战,只有大一统的到来,才能太平。赵家江山,须得代代有人啊。”

“阿胤叔,父皇——云圳知错了。”

赵云圳突然起身,走到他二人面前,撩起袍角,慢慢地跪了下去,端端正正磕了一个响头。

“父皇和阿胤叔的教诲,云圳铭记在心。”

咚!赵云圳又磕一个响头。

“今日之言,儿子必定刻在骨头上,决不敢忘。河清海晏,时和岁丰。即便儿子完成不了,儿子的儿子,儿子的孙子,子子孙孙,终归会将这个使命传承下去。”

赵炔看了赵胤一眼,突然叹笑。

“如此,为父便死而无憾了!”

……

冬夜风凉,庭院沙沙作响。

目送赵炔和赵云圳父子上了马车,赵胤这才回房。

离开前,原本赵云圳要跟过来看望时雍的,叫赵炔给拦下了。

毕竟不是小儿,得顾着男女之防。

赵云圳再不像小时候那么拧巴,询问几句时雍的情况,再没多说什么,乖乖跟随皇帝回宫去了。

这个时季,夜一深,便冻手冻脚。

谢放早早让人备好了热水,待赵胤回来,便指挥人抬进去,可谓尽心服侍。赵胤差他下去歇着,自行去净房,匆匆洗罢,便蹑手蹑脚地走过去,生怕惊醒了时雍。

时雍并未睡去,待他掀被子才猛地睁眼。

赵胤吓一跳,动作僵硬,看着她。

“怎么还没有睡?”

时雍眯起眼,似笑非笑,“什么表情?做亏心事了?”

赵胤笑着拉开被子,躺到她的身边,怕把身上寒气过给她,稍稍隔了些距离,不料时雍却不管不顾地靠过来,腿一翻便搭在他身上,双手霸道地将他圈住,暖乎乎地身子棉花似的,熨帖得赵胤只剩一叹。

“王爷去哪里了?这么久?”

时雍近来眼神和耳朵都不好使,可心里明镜儿似的。赵胤没有瞒她,将赵焕和赵云圳过来的事情云淡风轻地说完,为免她伤怀,隐去了一些细节,说罢还玩笑一番。

“云圳这孩子,心里仍惦着你呢,想来瞧你,让我给拒了。”

“哼!”时雍不满地瞄他,“我回京都没有好好同他说过话,也没仔细看看当初的小少年都长成了什么俊俏模样……你再不给我看,往后我看不见了可怎么办?”

赵胤心下微窒。

稍缓,他不动声色地抱住时雍,笑叹。

“非要叫我吃味。嗯?”

时雍靠在他肩膀上,叽叽地笑,“哪有做小叔的吃侄子醋的?他是个孩子呢。”

“都要说亲了,哪里还是孩子?”赵胤在她臀上轻拍一巴掌,听她不满地哼叫,又将人搂过来,低低地哄。

“行,都依你。不过须得白日里,方才能让他进来。这大晚上的,成何体统?”

时雍再次发笑,整个儿靠着他,身子暖融融的,说话也慢条斯理。

“最喜欢听你说成何体统了……”

熟悉的,遥远的感觉,就像她刚与赵胤初识那会儿。

那时候,赵胤古板得像一个老学究,正襟危坐,空有杀伐决断的手段和残酷暴虐的恶名,却行着君子正义之事,遵循仁道之风。

“今日有没有什么新鲜事呀,说来给我听听可好?”

女子柔软地靠过来,几乎融化了赵胤。

他身子很快便暖和起来,轻轻拥着时雍,同她靠在枕上说话。

“今日得信,官船已至济宁。岳母和褚老,还有两个孩子,就快要回京了……”

济宁?时雍恍惚中想到几年前那个汶上的寺庙,以及他们当初南行时挂在姻缘树上的十根被盗的红绸和香囊,脸上浮出一抹笑痕。

“怎生走得这样快?你可有让他们不要着急?娘的身子不好,孩子又小,从来没出过远门……”

“说了的,你放宽心就好,我自有安排。”

赵胤用手指轻轻梳理着时雍柔顺的长发,目光深深。

时雍半阖起眼,像一只乖乖服帖的猫儿,二人安静地相偎片刻,赵胤又道:

“陈红玉来信了。问起你的近况……”

时雍抬头,道:“信呢?你怎么没有拿给我看?”

赵胤笑道:“是寄到定国公府里的,只是提起你来。陈萧特地差人传的话。还说,乌婵今日去寺庙,带了一车香烛之物,见神就拜,见佛就跪,从前山一路跪行到大雄宝殿,可谓虔诚至极,额头磕肿了,不敢来见你。”

乌婵这么做,自是为她。

时雍觉得暖心,又有些愧疚。

“我这一病,害得你们都跟着我受累。”

“这么见外做什么?我是你夫君。”说到这里,他又道:“方才我已差人前去庆寿寺,想必明早觉远大师就到了。兴许他会有些神通,想出办法就好了……”

“呵!”

时雍笑了起来。

“他若有神通,那我便是神仙啦。这大和尚,整天之乎者也,即便感应到什么,大抵也会觉得,那是我的命数。他是不会违背天意的。出家人嘛,早已不理红尘事,你就不要为难他了。”

赵胤听来心里不是滋味儿,将怀里的女子搂得更紧,一双黑眸盯住她的眉眼,浮浮沉沉。

“出家人,也讲一个情字。道常法师可以为了情,做到那般地步,身为道常的弟子,觉远想想办法,怎生就为难他了?”

时雍看他煞有介事的模样,笑了一声。

“你可千万别逼人效仿,以身祭天。”

赵胤哼笑,“这和尚,没有那么高的禅悟。便是愿意祭天,大抵也会被上天嫌弃,还是不要了罢。”

“我家大驴哥会说笑话了呢。”

时雍钻入男人的怀里,赵胤双臂一紧,将人搂过来,搓丸子似的怜爱片刻,问她身子乏不乏,酸不酸,疼不疼,明日要不要带她出去走走,言语间满是担忧和宠爱,好像她脆弱的柳絮,风一吹就会化掉似的。

时雍被他严肃的模样弄得笑不可止,尽拣一些宽慰的话来哄他。赵胤明知她心思,也不拆穿,只是将人压在身下,好一番胡作非为,如此耳鬓厮磨,亲热了大半个时辰才消停,两人都出了一身热汗,又传了水进来洗罢,这才相拥而眠。

……

……

时雍白天睡了一会儿,加上身子不适很难睡熟,小眯了不足一个时辰,便又清醒过来。赵胤恰是相反,他在京中事务繁多,一面担心时雍的身子,背着她到处找人在天底下搜罗能人异士,一面又要佯装无事,云淡风轻地陪伴她,宽慰她。其实他的身子早已累极、乏极,合上眼不到片刻,便很快入睡。

房间里光线很弱。

时雍靠在他身上,听着男人浅浅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赵胤迟疑一下,冷眼微眯,语气有一种难以描述的忧烦,“天下名医皆在京中,臣妻也是大夫。她深知自己病情,不愿劳民伤财……”

赵炔吸口气,叹息道:“你还是怨我。”

“没有。”赵胤平静地看着他道:“君是君,臣是臣。焉有埋怨之理?臣之心,正如当日的李明昌,可裱日月。无怨,更无恨。无非命运耳。”

光启帝握茶盏的手,狠狠一紧。

李明昌那张笑容可掬的脸浮现眼前,想到他临死前的样子,拜倒跟前说的那些话,光启帝声音微微一变,喑哑而深沉。

赵胤侧头望他一眼。

“不必劳烦陛下。”

赵炔被堵得脸颊微涩,踌躇一下,端起茶盏轻轻抿一口,捧盏一叹,“你跟我这里犯犟,又是何苦?我千不好,万不好,总是一番好意。你怪我可以,何必拿弟妹的身子赌气?”

赵胤面沉如水,“帝王心术,本该如此。臣从来不敢责怪陛下。更不敢拿臣妻之病来与陛下赌气……”

赵炔僵硬地看着他。

唯一的坏处大概就是——赵胤再不理会他了。

光启帝回京那天,顺天府洒扫街道、万民朝拜,文武百官皆出城数十里相迎,下跪请罪。只有赵胤一人,以照顾家中病妻为由,连照面都没打一个。

赵炔无奈,只得微服亲至无乩馆找他。

可是,好茶有招待,人却见不到。

在今天之前,赵胤已经晾了赵炔三次。

赵胤望着他关切的脸,冷冷应了一声。

“托陛下的福,臣妻尚好。”

嘴上说好,可他的神色却是万般不好。如果时雍当真好起来,阿胤的火气早就消了,也不会如此不待见自己。

赵炔心下明白,沉默半晌,又皱起眉头。

“实在不行,我张贴皇榜,招揽各地能人异士入京问诊。我就不信,这偌大的天下,就找不出一个能解邪毒的人?”

罗椿办事谨慎,是李明昌一手培养出来的,很是得用。不用皇帝说明白,马上端起放在几上的锦盒,双手奉到锦城王面前,单膝跪地捧过头顶,恭顺地道:

“王爷,这是陛下亲自挑选的千年老参,给王妃调理身子再是合适不过……”

赵胤没有去接锦盒,语气也不见多冷冽,只是没看一眼锦盒,便平静而淡然地拒绝了。

“多谢陛下恩典,但臣妻用不着。”

罗椿跪在原地,不敢动,只拿眼瞄皇帝。

赵炔也不生气,任由他给冷眼,仍是以探望弟妹为由,带着赵云圳一起来看望。

这会子,赵炔父子二人坐在花厅,大眼瞪小眼。

两盏清茶馥郁芬香,他们却没有一句话,谁也不理谁。

不仅赵胤不爱搭理光启帝,就连他的亲儿子最近也是拿脸色给他瞧。这小子翅膀硬了,要不是迫于孝道,光启帝怀疑,赵云圳能直接大巴掌呼在他脸上。

他们埋怨他重用白马扶舟,导致了这一场灾难。

光启帝是在焚宫后的第三天在谢放和陈宗昶的护送下返回京师的,不过,京师的事情,赵炔却不是到了京师才知情。他尚在途中,京中的消息已然得报。

所幸,他是个一个好命的皇帝。

慢悠悠回京,大局已定,四海皆安,除了烧毁的皇城宫殿昭示着这里曾经遭受的厄运,一切仿佛未曾发生一般。

皇城虽然烧了不少宫殿,但大多在后宫。奉天殿等重要宫殿仍然健在,反正光启皇帝也没几个后妃,很好安置。国库有钱再重建,没钱就任由它荒着,谁要用谁建……

在这场变故中,白马扶舟被擒,至今不醒,邪君及其党羽悉数被诛,太子的表现超乎寻常的出色。经了此事,佞臣得除,朝纲重振,百官归心,于一个皇朝的执政者而言,并非完全的坏事。

赵炔心里明白,因此看到赵胤出现在花厅,未等他落座,赵炔便率先示好,不待赵胤参拜行礼,便起身将人扶起。

“弟妹身子可有好转?”

说罢,他侧脸望了一眼旁边的太监罗椿,使眼色。

“小椿子。”

现在的罗椿其实已经不是当年御前当差的小椿子了,早已长大,在李明昌死后,罗椿得到光启帝的提拔和重用,成了御前最得宠的太监,已是个大椿子了。

第972章 大结局(三) (第1/3页)

白执等在寝殿外面,默默不出声。

赵胤朝他走去的时候,脸色已然收住。

“爷……”白执转身面对他,正要施礼,却见赵胤摆了摆手。

“走吧。”

阅读锦衣玉令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