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士

〖大学士〗

第二百七十三章 分工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washuwx.com

史万全说:“这事等小人去了苏州,就找业内人联系一下。的确,海贸是一咋。来钱的生意,如果能直接联络上红夷,可少被中间人盘录一道。”

史万全说完,尴尬地看着孙淡:“孙大老爷,我知道你老是有大学问的,小人出身寒微,粗鲁不文。你老说的好些话,咱听得半懂不懂。以后能不能用白话?”

孙淡反倒有些不好意思了,不过。这国际国内形势,真用古代的话说来,还真不好概括。光一个资本主义,就得解释半天。

他笑了笑:“算了,不懂就不懂吧,以后我注意一些,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话与你们真流。”不过,你们放心,这是一笔长期生意绝对能让我们大赚一笔的。”

确实,如今正是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很多后世看起来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点子,在明朝都是神来之笔。比如孙淡所说的开办织造局,其实就是现代工厂的雏形。而丝绸。作为手工业产品,比起一般的农副产品的附加值要高上许多。

实际上,开办大规模的纺织工坊间在南方也不是一件希奇事情。比如现在的苏州仿织业就非常达,富裕的机户开设工场,雇佣机工。苏州城中就有五千多机工,这五千机工以每人养活四口人计算,至少有两到三万人直接受惠于工业生产。再加上与丝绸仿织相关的运输,销售,种植,可以说,整个苏州已经变成了一个有着一顶现代气息的商业城市。

这还只是苏州一地,整个江南的区。包括南京在内,这种单纯依靠商业而兴旺起来的城市还有许多。

随着商业城市的增加,商人、手工业工人也增加了,这就形成了一个市民阶层。未来保护他们的利益,他们又建立了不少商业行会。于是。资本主义的萌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萌了,如果没有后来的农民起义,没有满清入关,历史不知道要走上什么样的轨道。

新产业的出现从来都是暴利行业。只不过,北方商人因为信息不通还看不出其中的商计,没有人复制南方的商业模式而已。

孙淡现在所需要做的就是紧跟这个时代潮流,并大赚一笔。史万全自不用说,他本就是商场老鬼,而孙佳有聪慧过人,只微微一想,就看出其中莫大的商机。二人都兴奋起来了。

孙佳眼睛一亮:“嘉定府有几介。县?”

史万全:“九县。”

孙佳抽了口冷气:“蚕丝有这么大产出量?”

史万全点点头,叹息一声:“不去江南,不知道天下之富。”

孙淡打断二人的对话,说:“就现在来看,光房山,甚至加上整咋。河北的蚕丝产量的确很本地市场就能个完全消化掉。可我的目标是将房山打造成北方的纺织中心,今后的生意肯定会越做越大的。因此。海贸一事也该早做筹”一年不成,两年,两年不成,三年,只有海贸才能带来滚滚财源。”

孙淡和史万全、孙佳也顾不得休息。很快合计出了一个数字。

孙佳:“我算了一下,光房山一县的产量,只需要五百台织机,考虑到整个河北,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二百七十三章分工 (第1/3页)

“啥航海,啥关系?”史万全完全被孙淡给说糊涂了。憷心月眼睛。一脸的迷茫。

孙淡呵呵一笑,这才意识到自己说的东西,不要说是史万全这个大商人,就连这个时代最博学的学者也理解不了。

“老史,你也不用搞得太明白。至于生产出来的丝绸的销路你不用担心,如果卖不完,可以卖到海外。单纯供应官府和皇宫,用量毕竟有限,不是做生意的路子。”

“是是是,我也是担心过头了。”史万全道:“就目前而言,就算整个房山县改农为桑,一年也仿不了多少丝绸,再加上整个河北连江南一个府的产量也赶不上。就这点产量,光一个顺天府就能吞下。”史万全叹息道:“我晋商主要经营骡马布匹和粮食,这东西利润虽大。可主要客户却是草原上的牧民,再怎么扩大生意,规模总归有限。前些年我去过一次江南,想看看能不能打进丝绸圈中。在淅江的时候。光一个嘉定府,一年的丝绸产量就达五十万匹。”

阅读大学士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