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

〖崇祯皇帝〗

闻警讯驰援失方寸 避锋芒假遁逼京城(三)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平生无谤不英雄,随他们去说。君父有急,顾不了这些,倘若能济事虽死无憾。你多虑了!”袁崇焕颇不以为然。

“卑职几日前在蓟州便听到了一些风传,说是朝廷有人说督师……”

“事情紧急,怎么还吞吞吐吐的,有话直说!张存仁,你为何阻拦他?”袁崇焕一眼瞥见周文郁身旁的参将张存仁不住拉扯他的衣甲。

周文郁挣脱了他的手,上前跨了一步道:“那些奸邪小人说督师资敌。”

“什么?说我资敌?”袁崇焕不禁愕然,心中暗道:或许正是你家大人所说。随即哈哈大笑:“我征战守边多年,出生入死,如何资敌了?想必是皇太极的奸计,以此流言谤语扰乱我心,不可信他!”

“督师是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光明磊落的大丈夫,可是防人之心不可无呀!督师既率大军入援勤王,若不迎击來敌,未动一刀一枪,便退守京师。督师坦荡,毫无芥蒂,卑职等也知道督师满腔都是报国的丹心,但能堵住那些小人的嘴么?若纵敌深入,蹂躏京畿,惊扰都人,那时怨言四起,督师将何以自白?”

袁崇焕默然,良久才问:“你们是不是私下商量过了?”见众将点头,长长嘘出一口气道:“那你们以为怎样才是上策?”

周文郁道:“我等商议,当今情势有三不可不战。我军驻在张家湾,东距后金屯兵的通州不过十五里,两厢已成对峙之势,不可不战。后金深入关内,粮饷接济自难,不过靠掳掠为食,难以持久,我军则不同,张家湾西临河西务,正是运河粮道所在,足可供给,不可不战。从张家湾放马瞬间便到京城,京畿重地不可有半点儿的差池,关系社稷安危,也关系督师清白,破流言,保君父,不可不战。督师三思。”

袁崇焕听得心头一热,疑心大减,在他肩上一拍道:“你们语出肺腑,于公于私,我都极是感激。临阵杀敌,报效君恩,正是我们做武将的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锦州也用不了那么多人马了。”袁崇焕望望依稀可见的山海关,缓缓上马命道:“传我将令,士不传餐,马不再秣,昼夜兼程,务必赶在皇太极之前进入蓟州城,阻止后金兵西进。再调锦州总兵祖大寿,参将郑一麟、王承胤,游击刘应国率马步军兵随后入关接应。”加了一鞭,那马箭一般地向前直冲而去。征尘再起,大队人马继续南进。一路急行,六天飞驰五百里进驻蓟州,袁崇焕得知后金兵离此还有两三日的路程,才暗觉松了一口气。

皇太极闻报袁崇焕抢先到了蓟州,心下也觉凛然,不由暗自赞叹,袁崇焕果是将才,与范文程商议一番,锐卒勿攻,避其锋芒,悄悄绕过蓟州城向西进发,两日之间,接连攻克京师以东的玉田、三河、香河、顺义,在通州扎下大营,距京城不足五十里。袁崇焕大惊,斩了几个漏报军情的探马,率军尾随追赶,入夜时分,越过后金大营,赶到张家湾,挡在京师、通州之间。驻扎已毕,饭也不及吃,便召集众将商议,看着大伙儿略显疲惫的神态,抚慰几句,才说道:“后金兵來势汹汹,又多是精骑,往來飘忽,极是迅捷,皇太极有何举动,也难以预知,若一味尾追堵截,必然疲于应付,因此不可与他周旋。当今之计,以京师为重,京师安则君父安,君父安则社稷安,不必拘泥一城一地之得失,以守卫京师为上策,使后金无可乘之机。”

“京师乃是天下根本,督师入守京师之策虽说可行,但也颇有忌惮之处,不可小觑。”

灯光不甚明亮,但听声音,袁崇焕知道说话人是周文郁,此人乃是宠臣礼部侍郎周延儒的家奴,被保举做了副总兵,乃是周延儒安插的亲信耳目,心里本來瞧他不起,多有提防,本想不作理会,转念又想或许从他话中探听出一点朝廷的动静,便问道:“有什么可忌惮的?”

“大明成例:外镇之兵未奉明诏,不得轻离驻地,何况督师竟要进入京师,万万不可。如今有了兵部勤王咨文,事急从权,又是一片忠心,此事倒也有的可解说,但督师未与敌交锋,直入京城,却是大大的不妥,怕是会招人猜忌,众口铄金,不可不防。”

闻警讯驰援失方寸 避锋芒假遁逼京城(三) (第2/3页)

…单听得轿儿前唱道喧哗,可知那心儿里厉乱如麻,到头來空倾轧……霎时间坠缺锦上添花,蓦地里被严参山砂落马……”

夕阳、寒鸦、朔风、落叶……歌声越发地苍凉凄切,袁崇焕起身含泪凝望多时,眼看暮色渐渐深重了,心里沉沉地,似是瞬间老迈了许多。谢尚政见他面色有异,恨声道:“督师不必听他胡言乱语,一个山野老匹夫知道什么军国大事?”

袁崇焕不置可否,怔怔地问道:“允仁,复辽与勤王哪个轻哪个重?”

“自古功高莫国救驾,自然是勤王为重了。”

阅读崇祯皇帝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