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王侯

〖大魏王侯〗

第四百二十二章 议功

上一页 简介 下一章

北伐战事要紧,四太尉有岳峙,李健,李恩茂和邓名四人,现在有三人俱在京师外,三十万禁军,除了枢密副使外,尚有两路安抚使,巡按使,提刑使等诸多大吏俱在军中,或任招讨副使,或任观察使,观察副使,太尉们则任某路总管,统率多路的厢都指挥。

邓名原本也是要派出外,但其老病侵凌,入夏后开始咳喘,实难束甲出征,只能留守京师。

对天子来说也是好事,李健和徐子威分别出外,京营禁军和郎卫大将不少调出京,加上徐子先破大参府,大量禁军不敢与之交战,这些事之后,天子对有野战功勋的宿将要倚重的多,邓名留京,天子反心安的多。

至辰时末刻时,青瓦殿顶的小殿外群臣皆知,两相国,三参政,三名枢使和副使,加上两翰林和一太尉,十一位重臣中倒是有十位身着紫袍,两位翰林中,有一位已经加观文殿大学士,亦着紫袍了。

殿内也没有什么古董器玩,只有式样朴素的桌椅,殿外则是有一片茅草屋子,也没有花从,只有竹林,草皮,从院落的角门出去不远就是政事堂所在的地方,天子要拜相,见翰林,召见大学士,直学士,或是太尉,厢都指挥,又或是韩国公这样的宗室元老,一般都在这里见面。

只有大朝会时,或是有军国大政需要大量的臣子参加会议,就会选择在宣政殿。

天子才三十多岁,但已经是两鬓斑白,瘦削的脸上也是布满了皱纹。由于长期的失眠,天子的精气神一向很差,但今天有更加明显的黑眼圈,显然是昨天晚上,天子几乎是一夜没有睡。

四周侍立的宦官都偷眼看着官家,知道官家情绪恶劣,于是各人都加多了几分小心。

麻烦,简直是天大的麻烦。

“奴婢这便去。”

辰时二刻还不到八点,若是懒一些的宰相,一边是辰时末刻之后才会到政事堂上值,韩钟原本也是如此,在宰相来说已经算勤勉了。

今日半夜有六百里加急的急递,天子知道韩钟必定会早至,其余的宰执相必天亮时便收到消息,应该也在内东门外等候了。

“对了,将太尉邓名也召来。”

“是,奴婢这便派人去太尉府上。”

天色转明,有宦官送上早膳来,天子闷闷不乐的动了几筷子就令人撤膳了。

接下来天子感觉皇城活了过来,半夜时宫城和皇城是一片寂静,无关的人等都得离开,只有禁卫,宦官,还有政事堂轮值的吏员们留守,但也不能随意走动和说话。

到了半夜,除了禁卫们走动巡逻时的声音外,宫廷内听不到任何声响。

到黎明时,钟鼓楼上会敲响鼓声,接着有鸡人,也就是宦官大声呐喊报时,这是一种传承,

天子心烦意乱的翻阅着这些军政要务,在此之前,天子可以观看很久,并不会觉得厌烦,相反,他会看的津津有味,并且乐在其中。

一个幕僚道:“举国的官员,此时起身的万中无一,相国秉持国政这般劳苦,偏偏官家还不怎么体恤!”

韩钟冷冷一笑,杨师度在一边道:“放心吧,官家起的比相国还要早。”

……

当韩钟在百余元随的簇拥下赴皇城内的政事堂时,天子已经驾临内东门小殿了。

这座朴实无华的殿阁,窄小的殿门开间,内里毫无装饰,甚至很多地方连裱糊的门面工作都没有做,直接露出青砖地面。

那些枯燥的政务,用文言文写出来,还没有句读,兵粮钱谷水利道路桥梁地方风貌民情文教无所不包,对外行来说看这些东西是折磨,对天子来说,这些政务公文比那些神怪小说要好看和精采的多。

天子的几句话,一个随意的决断,可能影响的是几十万人乃至数百万人,甚至是全天下的亿万生民。

提笔之时,那种酣畅淋漓的爽快感,未曾掌握过权力的人根本无法想象。

“官家,辰时二刻了。”一个宦官轻轻上前,皇帝坐在金台上,就是三层高的平台上再放置着御椅,其实就是一张稍大的官帽椅,金台左右侧着站几个身高体壮的宦官,专职护卫,殿外才是郎卫们负责,两只铜制的仙鹤列于金台下方左右侧,铜鹤中空,袅袅飘着香烟,殿内都充斥着熏香的味道。

天子一惊,睁开无神的眼神,想了想,说道:“宣左相,右相,诸参政,副使,并翰林学士入内。”

第四百二十二章 议功 (第3/3页)

令他告老去职,又怎么可能?

杨师度才是最了解韩钟的人,对南安侯的封赏,在福建路的布置,当然不是这位权相真正以大局为重,而是要怂恿徐子先和赵王早早相争,天子也不得不下场,关注的重点可能从政事堂移到福建路去,韩钟方有乱中取胜,继续执国柄的机会。

幕僚多半时候要应和主君,但杨师度也知道,更多的时候还是要有真知灼见,给韩钟乐观的假象,将来出了错,韩钟的怒火向谁发泄?

“好了。”韩钟看看窗外,曙光微露,糊着窗纸的窗户略微发白,当即起身道:“我们先去政事堂。”

阅读大魏王侯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