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

〖晚唐〗

第1014章 议政王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这样的局势变化,同样影响到了他们。所谓唇亡齿寒,破巢之下无完卵啊。

昨天晚上,杨复恭的使者从长安赶来,说了一通唇亡齿寒,覆巢之下无完卵的话,让他们四镇出兵关东,共同迎战李璟,保卫大家的利益。可今天早上,正当他准备召集兵马出征的时候,又有一个使者到来了,那是李璟的使者。

李璟的使者只说了几句话,拓跋思恭就不由的犹豫不定起来了。

“大哥,这是好事啊!”衙内都知指挥使兼银州刺史的二弟李思谏大声的道,他已经看完了那封信,那信上的内容让他大为激动。

老三李思孝也连连点头,信上所说的事确实让他们兴奋万分。李璟的信只说了一件事,那就是李璟希望他们能弃暗投明,如果他们能改投秦藩一方,那么李璟在此承诺,将来秦藩愿意与他们共享天下太平,他们以后依然继续执掌定难军,甚至只要他们能出兵支持秦军,那么秦王甚至愿意让他们以镇立国,让他们建立一个党项国,以一个秦国藩属国的身份一直存在。

这是一多么大的诱惑啊,拓跋氏出身鲜卑,先祖乃是黄帝后裔。据传,拓跋思恭他们祖上曾是鲜卑贵族,也曾是北魏皇族一支。虽然说这些年党项族内附唐朝,也基本上算是唐人了,可在他们的心里,自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几年,他联合了党项族中另一个极有威望的大将东方逵,东方逵原本是邠宁军大将,后调入从邠宁分出去的鄜坊。抓住机遇,成为了由鄜坊节度改为滑北节度使赐号保大军的一方统帅。保大军的地盘在长安渭河以北,定难以南之间的鄜、坊、丹、延四州,紧靠着黄河,与河中镇隔河相望。

两个党项节帅自从暗中结盟之后,他们的势力联成一片,关中京北高原地区北到河曲,东到黄河的这一块地区八个州,都成了他们的地盘。不管天下如何打生打死。他们的实力越发的稳固起来。当杨复光建起一个更大的联盟后,他们也一起投到杨复光门下做了他的义子,但暗地里。又与更北面黄河以北河套地区的振武和天德的两镇的吐谷浑节帅联合。四个蕃人节帅联合一起,顿时京北陇东一带,尽是他们的天下了,这个势力之强,甚至就连杨氏兄弟也不得不对他们多了几分重视,甚至让拔跋思恭做了京兆尹。

四家联盟。使得他们在长安朝廷中的地位大涨,连杨氏兄弟都得多给几份面子。

若是能一直这样下去,有个二三十年,说不定他们就能达到当初沙陀人的实力,甚至远超他们的地位。沙陀人没能建立起的沙陀国。说不定他们那时能建立起自己的党项国、吐谷浑国。可局势变化太快,快到让人迷惑。

刚刚还声势无比的长安朝廷。转眼间就成了风中的残烛,他们的‘义父’杨复光居然被王处存给生擒,然后带着洛阳投奔李璟了。而刚刚朝廷又逼反了朱温,还折了一个李克用。关东糜烂如斯,转眼间就差不多成了一盘烂棋了。

第1014章 议政王 (第2/3页)

分彪悍凶猛的将领,在军中很有些威望,更是成为了党项人新的首领。之后几年,风云变化,拓跋思恭也抓住机遇,成功的赶走了刺史,成为了夏州实际上的主人,缺的只是一道朝廷的告身而已。而后不久,李克用父子代北作乱,李国昌亲自联合拔跋思恭,拓跋思恭却没有接受他的邀请,反而与当时的招讨副使李璟派来的使者达成了合作,一起对付李氏父子。这一次,他又赌对了,在这次代北之战中,他最终付出得到了丰厚的回报,不但得到了朝廷给予的夏州刺史告身,还一下子授与他节旌,封他为夏银节度使,一下子开镇建衙,成为一方藩帅。

一开始他只有夏州,这一下又得了银州。不久之后,他被赐姓李。黄巢入关之后,他也积极勤王,一开始表现不俗,兼领宥、盐、绥三州,其所部更被赐号定难军,他也一下子成为了京北高原地区手握五镇的定难节度使,一方大镇。

拥有五州之地后,李思恭的心思又多了几分,他开始对朝廷也不那么用心卖力了。在后来的几次关中战斗中,他都被齐军一击即败,立即后退撤,可实际上那不过是他主动后撤而已,为求避战罢了。真正的实力并没减损几分,反而在这几年的韬光养晦之中,实力不减反增。

天下越来越乱,连天子都换了几个,拓跋思恭也开始想的更多。

阅读晚唐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