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

〖晚唐〗

第673章 内需、国债 、爵位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虽然这笔利息不轻。但李璟认为还是可行的。毕竟。国债是后世通行的一种财政方式。

定下三千万贯这笔数字。李璟也是考虑了许久。唐朝富裕时,朝廷一年的两税收入也就三千万贯,当然还有几千万石的粟没算进去。

唐朝其实也是这种借债,不过不是发行债券,而是朝廷没有钱的时候,直接向富室强行借钱,唐朝中央几次强行向长安地区富户借钱,都是借财产的十分之一。有些类似于一种财产税。但朝廷的这种举措,却是不得人心,往往惹得天怒人怨。

李璟搞债券,自然不能这样来。

他的东北债券是自愿购买,买债券还有百分之五的年利率,同时,李璟还向购买了的富户们提供一些税务上的优惠规定,给予一定额度的减免。

当然,李璟推出最具诱惑力的还不是利率和减税。

登州城的最内城,原老城东大街。

如今的登州城一再扩建。而最老的这登州城也经过全面规划改建。新改建之后的老城区,完全成为了寸土寸金的贵族区。这里有最豪华的高官府第。也有家财十万百万贯的巨商。这里的几条街道,甚至都是禁止马车等通行的商业步行街。

整个东北道最好的商品都在这老城区里,各种各样的商品这里都有,而且几乎全是那些名牌店铺。

在这片贵族区中,东区是东北道高官们的集中住宅区,而西区则是那些巨商们的住宅区。这些商人多是些海商,个个巨富无比。其中刘宅在西区占地极广,宅子的主人刘守业便是在登州也极为有名的大海商。他手下有一支百余艘的远洋船队,专门跑登州到队拉伯和拂林(东罗马帝国,也就是拜占庭)和波斯等地中海国家。

因为有了这个审计司,地方州县与唐朝其它的州县相比,特别是属州的权力,大大降低。不但失去了藩镇内的大部兵权、以及司法权、如今又失去了财权。

登州的审计司衙门,每天都有十六州一百县的办事吏员们守在这里,上报审批项目,争取资金。

元帅府有钱,但是一面要维持庞大的军费开支,一面还要支撑这巨大的移民安置以及东北开发计划,自然不可能所有州县一视同仁。如此一来,要争资金,就使得审计司衙门每天都是战场一般。

为此,李璟与李让商议几次之后,最后将原来的钱庄更改为东方银行,并第一次发行了东北地方债券。

债券这种东西,李璟和李让仔细的解说了一遍之后,长于经营的李让立即眼睛都红了。最后还是李璟保守起见,第一期东北债券发了额度为三千万贯,为五年期记名债券,年利率为百分之五。三千万债券五年之后,李璟要支付的利息是七百五十万贯。

靠贩卖登州的玻璃、白酒、香水、棉布、冰糖、白砂糖以及南方的茶叶、丝绸、瓷器等到西方,再带回西方的各种物色商品,他赚的盆满钵满。特别是自登州发明了海上用的罗盘、千里镜和改进了水密舱技术后,再有登州生产的这些蔬菜水果罐头,使得海上远洋的风险大大降低,利润更加的高昂起来。

五十余岁的刘守业保养的极好,现在已经不再跟船跑海上了,他的几个儿子轮流代替他跑海以及负责购买商品、销售商品。在海上跑了大半辈子,现在彻底的停下来颐养天年,老头子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73章 内需、国债 、爵位 (第2/3页)

大,不但主管财政,而且涉及到财政的事情无所不管。从军到民甚至是地方州县财政也同样能管,虽然只是一个临时性的机构,但一样让人惊叹。

李让担任着审计司的司长,全面负责这一切。

整个移民、安置与东北开发,全都由审计司主管,各州县修路、筑城、水利、军事等工程,从立项到审核到拔款到监察,都由他们主管。

审计司委员会调入了多达上百名官员,专门统筹这一工作,防止了事务的混乱,保证了整个庞大的移民安置和东北开发计划的顺利进行。

阅读晚唐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