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

第一集 诞生

上一页 简介 下一章

穆斯林区(MuslimQuarter):位于老城东部,包含著名的圆石清真寺(相传说穆罕默德夜行登霄之处)。圆石清真寺与哭墙相邻,建在犹太教圣殿的遗址上,因此成为犹太人与穆斯林宗教冲突最为激烈的地区。

亚美尼亚区(ArmenianQuarter):位于老城西南角,是最小的一个区。

耶路撒冷最重要的也是引起重大争议的宗教圣地均位于此处:包括犹太教的西墙和圣殿山,穆斯林的圆顶清真寺(DomeoftheLock)和阿克萨清真寺,以及基督徒的圣墓教堂和苦路。耶路撒冷名称的准确来源尚无法确定。在希伯来语中,Yelushalaim这个名字可以理解为yelusha(遗产)和shalom(和平)的合成词。另一个比较普遍的解释是它将《圣经》里两个城市的名字结合在一起:耶布斯(Jebus)和撒冷(Salem,意“和平”)。撒冷这个地名出现在《创世纪》14章,是大祭司麦基洗德的住处,他为来到这里的亚伯拉罕祝福。耶路的意思是“基石”或者“城市”,撒冷为和平,因而耶路撒冷有“和平之城”之称。

在阿拉伯语中,耶路撒冷的名称意思是圣地,在词前加冠词成为,特指圣城耶路撒冷。同样的,意为房屋、住宅,意为神圣的(人)、圣洁的(人),两词合起来组成则特指圣城耶路撒冷,字面意思也是圣人之家即圣地。

耶路撒冷在希伯莱文中意为“和平之城”,阿拉伯语叫“古茨”意为“圣城”。其最著名的是1公里见方的老城,其城墙高12米,有8座城门,分为基督、阿拉伯、犹太、亚美尼亚4个区,老城东南0.14平方公里的圣殿山,是圣城中的圣城。考古发现显示,今天的耶路撒冷的开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四千年。关于该市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前19世纪的埃及诅咒祷文和前14世纪的亚马拿泥版。根据《圣

此后的400年(直到前586年所罗门圣殿被毁),后来称为第一圣殿时期。这一时期开始于所罗门去世(前930年),北方10个支派分裂出去,成立了以色列王国(首都位于撒马利亚)。在大卫和所罗门后裔的统治下,而耶路撒冷仍然是南方犹大王国的京城,长达300多年。前722年,亚述征服了北方的以色列王国。前597年,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攻破耶路撒冷,年轻的国王约雅斤和大多数贵族均被掳到巴比伦囚禁。在西底家的领导下,耶路撒冷反抗巴比伦的占领,前586年,尼布甲尼撒二世占领并摧毁这座城市,城墙被毁,圣殿被焚,圣殿中大批的金银器皿则被带到巴比伦。

阿拉伯人大学:耶路撒冷大学法学院图书馆》记载,在以色列人入住耶路撒冷之前,曾有许多民族-包括亚摩利人和赫人-在这里混居。当以色列人进入迦南的时候,一支迦南部落——耶布斯人住在今天耶路撒冷附近(称为耶布斯)。以色列人的犹大支派征服了耶路撒冷城,而由便雅悯支派占领该城,与住在城内的耶布斯人和平共存。

大约在前1000年,大卫王率领以色列人征服了该城,向南扩建了城市,并定都于此,并更改成今天的名称Yelushalayim(耶路撒冷)。他把约柜迁到耶路撒冷,并为约柜建立会幕,他还想进一步建造圣殿,却被耶和华的先知拿单所阻止。

耶路撒冷的大体历史

公元前20世纪前后,闪米特族的迦南人定居在巴勒斯坦的沿海和平原。

公元前13世纪菲力斯人在沿海建立国家。

耶路撒冷是由Jeru(城市)和Salem(和平)两个词根组成,意思是“和平之城”。耶路撒冷是世界闻名的古城,人口80.1万(2011),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相传公元前十世纪,以色列的大卫王曾在此筑城建都。公元7世纪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阿拉伯人不断移入,并和当地土著居民同化,逐步形成了现代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耶路撒冷(英语:Jerusalem、希伯来语:?、拉丁语:Yerushalayim或Yerushalaim)是位于近东黎凡特地区的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在地理上位于犹大山地,介于地中海与死海之间,被誉为三大宗教的圣城(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2]为原巴勒斯坦最大城市。位于犹地亚山区顶部,海拔790米。是古代宗教活动中心之一。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分别根据自己的宗教传说,都奉该城为圣地。城圈面积约1平方公里,划为4个区。东部为穆斯林区,包括著名的神庙区,神庙区的圣地有摩哩山的岩顶(伊斯兰教)及岩顶上的圣殿(伊斯兰教)、阿克萨清真寺、哭墙(犹太教)。西北部为基督教区,有基督教的圣墓教堂。西南部为亚美尼亚区。南部为犹太教区。城西南面的锡安山为犹太教又一重要圣地。城东的橄榄山有基督教与犹太教圣地。耶路撒冷同时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亚伯拉罕宗教(或称“三大天启宗教”)的圣地。自从公元前10世纪,所罗门王在耶路撒冷建成圣殿,耶路撒冷一直是犹太教信仰的中心和最神圣的城市,昔日圣殿的遗迹西墙,仍是犹太教最神圣的所在。基督徒也相当重视耶路撒冷,因为根据《圣经》记载,这里是耶稣受难、埋葬、复活、升天的地点。伊斯兰教也将耶路撒冷列为麦加、麦地那(均位于沙特阿拉伯境内)之后的第三圣地,以纪念穆罕默德的夜行登霄,并在圣殿山上建造了2座清真寺——阿克萨清真寺和圆顶清真寺来纪念这一圣事。

今天的耶路撒冷,是一个对比强烈的城市,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不同民族、社会不同阶层,同处一城;城市的东西两部分更是截然不同,发展水平悬殊。老城雅法门以西的西耶路撒冷是现代以色列的核心地带(如果再继续向西数十千米,就是以特拉维夫为中心的“但”沿海大都市区),而老城及其东、北、南三面的东耶路撒冷则以巴勒斯坦人为主。

耶路撒冷老城最特别的地方是面积只有1平方千米,被一圈城墙所围绕的耶路撒冷老城,它于1981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老城分为4个区:

基督区(ChristianQuarter):面积最大的一个区,位于老城西北部。著名的耶稣殉难教堂就位于这个区。

犹太区(JewishQuarter):位于老城南部,著名的哭墙就位于这个区,是犹太教最神圣的地方。

公元前13世纪末希伯来人各部落迁入定居。

公元前11世纪犹太人建立希伯来王国,后亚述、巴比伦、波斯等外族都曾占领巴勒斯坦。

公元前1世纪罗马共和国侵入,绝大部分犹太人流亡世界各地。

公元7世纪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阿拉伯人不断移入,并和当地土著居民同化,逐步形成了现代巴勒斯坦阿拉伯人。

圣殿时期编辑大卫的统治结束于前970年,他的儿子所罗门继承了王位。在《圣经·列王纪上》第五章至第六章记载,所罗门在即位后第四年开始,花费七年时间在城内建造了第一座圣殿。所罗门圣殿所在的地方是最后确知的约柜所在的地方,后来在犹太人历史中一直具有重要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对基督教也很重要),也是犹太人崇拜的焦点。这座圣殿采用来自推罗(Tyle)的岩石及香柏建造,成为当地最重要的礼拜地,并取代了其他地方的祭坛。到“第一圣殿期”末,这座圣殿成为全国唯一的宗教场所和朝圣的中心。

第一集 诞生 (第3/3页)

七大奇迹”之一。在埃及境内已发现的96座金字塔中,吉萨高地的祖孙三代金字塔——胡夫金字塔、海夫拉金字塔和门卡乌拉金字塔是最古老的金字塔。

胡夫金字塔建于埃及第四王朝第二位法老胡夫统治时期(约公元前2670年),被认为是胡夫为自己修建的陵墓。在古埃及,每位法老从登基之日起,即着手为自己修筑陵墓,以求死后超度为神。胡夫大金字塔的4个斜面正对东、南、西、北四方,误差不超过圆弧的3分,底边原长230米,由于塔外层石灰石脱落,现在底边减短为227米,倾角为51度52分。塔原高146.59米,因顶端剥落,现高136.5米,相当于一座40层摩天大楼,塔底面呈正方形。整个金字塔建筑在一块巨大的凸形岩石上,占地约52900平方米,体积约260万立方米。它的四边正对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据估算,建造金字塔的石头每块重约2.5吨,总共需要230万块这样的巨石。如果用火车来装,这些石头能装60多万个车皮。那时尼罗河每年泛滥,淹没田野达3—4个月。农民和劳工们无法种地,于是他们找到了建造陵墓的工作。建成一座金字塔的工程可能要花费30年时间。由于埃及人的生死观及信奉太阳神的影响,认为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就像每天于东方出生及西方死亡,故金字塔都建于尼罗河西边。金字塔的建造反映着纯农耕时代人们从季节的循环和作物的生死循环中获得的意识,古埃及人迷信人死之后,灵魂不灭,只要保护住尸体,300年后就会在极乐世界里复活永生,因此他们特别重视建造陵墓。

公元前2613年,埃及第四王朝的法老胡夫即位。他希望自己死后居住在一座大陵墓里,于是决定建造一座最大的金字塔。这也就是胡夫金字塔。七大奇观中只有为首的金字塔经受住了岁月千年的考验留存下来。难怪埃及有句谚语说:“人类惧怕时间,而时间惧怕金字塔。”

阅读航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相关推荐